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2014.03.08(六)上【人文通識課 - 生活科學 3】拆解長頸鹿

1. 開始
由於新舊生混上,因此對有些小孩來講,今天是第三堂課,上課前我還擔心小孩會覺得課程太久了,但這次小孩卻很快的進入狀況。
首先來到學堂的是宸宸,待媽媽離開後,宸便急著找出上週拆解到一半的鴨子,尚未等到上課時間,孩子已經拿起螺絲起子開始拆卸了。

2. 齒輪箱
今天的拆解小鴨的重點是「齒輪箱」。上個禮拜很多小孩就是停留在齒輪箱沒有前進,一方面是還在瞭解鴨子的內部構造,因此不急於拆解,一方面孩子從外觀上看到裡頭大大小小的齒輪,評估完時間是來不及的因此就一致決定,齒輪盒將於本週拆解。
而因為這次的上課,「偉倫」還特別從家裡帶來他習慣的螺絲起子來教室。
黃色小鴨齒輪盒的拆卸遠比他們想像的來的簡單,因此大約半個小時後,便有孩子全部拆開又裝好的,因為上週有跟小孩預告,如果大家的速度夠快的話,本週會在拆解新的玩具 - 「長頸鹿」,因此開始有小孩想要進行新的課程了。
3. 黃色的長頸鹿只有一隻怎麼辦呢?
待我把事先準備好的長頸鹿拿出來時發現,首先要面對第一個問題是「 黃色的長頸鹿只有一隻,但是有三個人想要這隻長頸鹿該怎麼辦呢?    」。
我告訴小孩我只有一隻黃色的,然後請孩子自己討論該如何分配這隻長頸鹿?
當我問孩子你們都如何處理「多人選一」的問題時,有數位小孩馬上回應要用猜拳來決定,另外有偉偉說:「他想直接退出,因為他不想跟他們『』玩具」(但後聽到要採取遊戲的方式解決她又參加了)。
「猜拳?要幾次要怎麼猜?」然後再問除了猜拳之外還有哪些方法?然後你們決定好要用猜拳的嗎?
4. 猜拳是不公平
這時有小孩開始想,除了猜拳「猜拳」之外還有什麼方法?但也有小孩覺得「猜拳是不公平的」。「猜拳是不公平?」,這對我來說是非常特別的概念,我為此繼續追問,你為什麼會覺得是不公平的?
小孩回答:「 因為猜拳是全部交由機率,他們不能為自己想要的事努力,因此他們覺得不公平,因為有的人很想要,有的人沒有特別想要如果是沒有特別想要的人,猜拳贏了,那對於特別想要的人是不公平的」。
那該怎麼辦呢?有孩子提議「闖關遊戲」,什麼樣的闖關遊戲,便成了第二個討論點,經過些許的討論,孩子決定用比賽的方式,決定誰可以擁有「黃色的長頸鹿」。
比賽的方式是自己拿這兩堂,拆卸的黃色小鴨作為依據,誰跑得最遠就贏了。
宸宸不想比賽,但是很開心地在幫大家佈置出發的基準線



由於比賽使用的黃色小鴨是上周拆卸的,因此有些孩子拆卸後並未完全的組裝完成,因此小孩正在互相的幫忙組裝。


待全部的小孩都組裝完畢了,我請孩子一起想一個問題:「如何讓你們的黃色小鴨跑最遠」,小孩開始認真的試驗了起來,開始有孩子說:「鴨子它使用的齒輪是滑越大力,就跑得越快」,也有孩子說要:「滑長一點」,更有孩子再試上述的兩種方法,但也有孩子發現輪子的摩擦力不夠,因此在以手輔助滑動開始,力量應該是要有一些是向下壓的。

5. 選擇賽的過程
最後總共有三位孩子參加「黃色長頸鹿」的選擇賽。

未參加選擇賽的孩子自願擔任裁判,孩子先把三位參加的名字寫上去,第一輪比完後芯立刻要將比賽的名次寫上去,我跟芯討論一下,如果要比三場的話,要怎麼統計比較方便,比三場或許可以把三次的名次加起來統計,那這樣的話或許上面寫的可以是拿到的分數而不是名次,意思是說第一名的在計分表上應寫為「3」;第二名為「2」;第三名則是拿到「1」分。
而比賽的前兩輪阿雅一直是第一名,當初小孩是決定要比三次,但是由於阿雅兩次都是第一名,另外兩位小孩已經放棄了,因為三次已經輸掉兩次了,但由於是採用計分的方式或許還有機會翻轉,因此我一直鼓勵另外放棄的孩子繼續堅持吧。
而第三次的結果跟前幾次一樣,阿雅的黃色小鴨跑得非常遠,但後來撞到牆壁,就當我們以為會停在那裡的時候(就算停在那裡還是跑最遠),她的小鴨轉彎了,然後彷彿是通俗劇的劇情一般,轉彎後的小鴨開始往回跑,一直往回跑到接近終點的地方,大逆轉。

比賽結果,阿雅跟阿偉同樣以七分平手,經過小孩的討論後決定,再舉行延長賽,延長賽的參與人員只有阿雅跟偉偉一樣的兩位,鍇鍇就從選手轉為裁判。 


最後的延長賽是一次決勝負,而雅雅從上次小鴨轉彎後,這次的比賽小鴨是沒有撞到東西就轉彎了,最後停在椅子腳前,而阿偉則筆直的直達客廳的終點牆,於是阿偉得到黃色小鴨,有趣的是,阿偉把黃色小鴨給了剛剛比賽被逆轉的阿雅,阿雅很開心的拿到他想要的長頸鹿,阿偉呢?他說他比較想要參與這個遊戲的過程,對他來講有沒有拿到長頸鹿不是重點。

6. 齒輪箱與對發條的想像
黃色長頸鹿的選擇賽結束,也意味著黃色小鴨的拆解告一段落,即將進入長頸鹿的拆解,黃色小鴨的拆解,小孩都卡在膠水年死的輪子上,但這次長頸鹿的輪子很好拆卸,因此孩子的拆解進度很快地就來到齒輪盒了,在拆解齒輪箱前,我請小孩稍微停頓一下,然後比較一下長頸鹿與小鴨的差異。
小孩從外部觀察時有討論到,小鴨是靠著人工滑動後的殘存慣性移動,但是長頸鹿是靠「發條」的,因此孩子一直對於長頸鹿的齒輪盒以及結構很期待。而各自也談起自己認為發條是長怎麼樣子,「一條很長的鐵片、長長的鐵片可以捲起來、有桿子聯結到鐵片可以旋轉的…」。
所以鴨子跟長頸鹿的差別是什麼?「一個是用滑的、一個是轉發條的;一個肚子會動、長頸鹿肚子不會動;鴨子走的時候不會停頓、但是長頸鹿有時候會稍微停頓」。


7. 裝不回去的發條
因為有上次的拆解經驗,這次的拆解小孩們省去了,繪製拆卸圖的步驟就進行了,但也因為先前分解圖的經驗,阿偉拆解時則是把零件一一的排好,很快的孩子也進入到齒輪箱的拆解,很快地就有兩位孩子將發條拆起來,一為阿雅、一為辰辰。


阿雅發條的狀況,只有跑出來一端,另端還連接在齒輪盒內部,因此可以一端固定住後,另端慢慢的旋轉將發條整理好再放進去。但是辰辰的發條已經全部都彈了出來,孩子試了很多次一直都用不進去,當我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時,辰辰一直都說想要自己試試看。


很快的下課時間到了,辰辰還是坐在桌上持續的在整修發條,不久媽媽來了等了一陣子,辰辰跟媽媽表示他想要再用一陣子,很高興的是外頭開車的爸爸,以及進教室等待的媽媽都很有耐心的在等待辰辰。辰辰在過程中一直試圖把發條拉直,然後塞進齒輪箱裡頭,中間我也試著幫忙幾次,但發條已經整個跑出來不太好塞,加上時間有點急迫,我自己也是用的手忙腳亂的。
8. 課程的難度
嚴格地講,「拆解機械」這堂課確實是有些難度的,今天單元課程結束前我問了孩子:「你們覺得拆解機械的過程,那個部分是讓你們覺得最難的?」很多孩子回答最難的齒輪箱的部分,尤其是這次發條的結構,一彈出來就很難收回去,不像之前的齒輪構造還可以慢慢地組裝。
再來很多人也談到「螺絲」他們覺得很難,從開始的轉螺絲開始,小孩在「方向上」(鬆緊)感到迷惑,另外拆下來的螺絲大小不一,混雜之後就不知到,那個螺絲要對應那個孔(解決的方法是畫分解圖,然後把螺絲擺上圖的位置)。
大約過了近20分鐘,我幫忙辰辰把未裝好的長頸鹿收進盒子,然後辰辰哭了,他一直想要在課堂上組裝好的,但是一直沒有辦法用好。
9. 挫折感
是什麼樣的「挫折感」呢?「為什麼只有我的裝不會去?為什麼下課了?為什麼你們幫不了我?」
課程帶來的「挫折感」有怎麼樣的差異呢,上一次上課,另個班級的鴻鴻以及小宇,也是在拆裝齒輪盒時遇到困難,鴻鴻是選擇那堂課暫時休息,就不急著組裝回去,然後開始畫畫。
而另個班小宇面對組不回去的時候也是暫離現場,到一旁的懶骨頭休息,而同班的小安已經拆卸組裝完畢,也跑去跟小宇在懶骨頭玩,我詢問小安是否願意跟小宇一起面對組裝不起來的部分,小安一口答應了,並暫停跟小宇的遊戲,邀請小宇一起來組裝,他們把剛剛遊戲的狀態,帶到機械的組裝之上,因此原本放棄的小宇,也重新開始組裝起繁複的零件。
關於「很難」帶來的「挫折感」在這次的課程上,或許提供了排課的一個思考的機會,或許倒也不必因為害怕小孩遭受挫折,而避開面對的機會,而是如何把「很難」的困境轉成是很有挑戰很好玩的情境,如小宇因為小安的參與,他們很快的就把很難的變成是很有挑戰的遊戲,而暫離拆卸的情境去畫畫的鴻鴻,則是在本週快速的就組裝完畢,無論是「暫離現場」或是把困難「遊戲化」,孩子都是可以等待的,或許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姿態陪伴,反而是孩子面對挫折時我們的考驗。
後記:不知道辰辰的發條組裝起來了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