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一堂由孩子帶領前行的材料探索— 從「紙箱」拆解到「瓦楞紙」的組裝



透過理解的知識很容易忘記,因為它通常是被單一的感官所記憶下來的,這也是小孩子為什麼需要安排體驗課程,透過實際的操作而去記憶感受的,讓小孩自己理解材料及題材。
在課程的進行上,老師多為課程方向的主要舵手,但最近我試著把掌握課程的方向舵,適度的交由小孩接手掌管。
今天課程的起點是從兩個廢棄的紙箱開始,因此今天準備的材料有:紙箱兩個、剪刀、小刀、紙膠帶、及點點貼紙。
我們從兩個完整的紙盒子作為起點,也許是這個紙盒不夠大、較扁平,因此孩子看到紙盒的第一個想法是,「打算拆解這兩個紙盒子取得瓦楞紙」,因此如何拆解,便成了我們的第一項要面對的挑戰,小朋友提議我們可以從紙盒的短邊開始裁切,我們開始使用剪刀進行剪裁,由於厚紙板有點硬,因此進行的十分緩慢,剪到一半時小朋友便提出希望老師協助的請求,也因此我有機會停下來跟小朋友一起摸索用具的使用。最重要的是再次的跟小朋友說明剪刀安全性的用法,通常我會要小朋友練習剪刀安全傳遞的方式(倒過來手握刀刃的部分,將刀柄遞給需要的人)。

剪完之後我們一起思考,「瓦楞紙可以做些什麼?」,而在這同時我把「點點貼紙」拿了出
來,讓小朋友想瓦楞紙跟點點貼紙可以一起做些什麼?小孩當下的反應是將所有的貼紙確認過一次,提出了幾個需求:「老師有沒有粉紅色的?老師有沒有大一點的貼紙阿?」,傷腦筋~關於這兩個提問,我的回答都是沒有的,但是關於「粉紅色」的要求,倒是這堂課才知道小孩喜歡粉紅,因此便追問下去。
我:鴻鴻你喜歡粉紅色嗎?
小孩:是阿,我很喜歡粉紅色,老師我想要粉紅色的衣服。
我:我下課再跟媽媽說,你想要買粉紅色的衣服。
小孩:老師粉紅色怎麼調?
我:喔~可以用紅色加上白色阿。


小孩:老師那你想做什麼?
我:動物好了,我先畫個頭看看,你看那這是什麼動物?那你想做什麼?
小孩:老師我想要先把這個長的剪下來。
我:?










       老師你看喔~我力氣很大我可以把厚紙板折斷,我們從「力氣很大」這個話題開始聊,我問:「你覺的力氣大可以做什麼阿」,小孩回答可以打壞人,我再問那壞人在哪裡阿?椅子是壞人嗎?懶骨頭是壞人嗎?還是?
但我最後還是先中規中矩的跟小孩說,對付壞人我們有很多方法,不一定只能靠力氣。(鴻鴻最近開始對「英雄」一詞感到好奇,上課時會以許多自己想像的行為類比自身為英雄,推測應是源自於卡通?)
隨後小朋友的注意力再回到點點貼紙上,小孩提出想要一起把貼紙貼上「機翼」上,也是一直到現在我才知道,小孩想要製造一台飛機,貼的同時,我先示範了卡紙的「榫接法」(各自切一刀,相互卡住)的方式。









孩子在剪完飛機的機翼後,開始著手進行機身以及機翼的連接,而這裡他以「紙膠帶」作為接著的中介物,記得小孩初來學堂時就很喜歡玩紙膠帶,曾經花費了許多時間將膠帶視為畫筆,開始在牆上繪畫。   
接下來開始製作「機身」
但由於我們需要長的紙條,因此孩子提出了這樣的請求希望老師可以幫忙裁切瓦楞紙,因此我拿出了鐵尺及小刀進行裁切,這時小孩提議想要自己使用小刀,當然在尚未知道他的控制能力的時候,我提議我們一起來用用看吧,但是這樣的嘗試是建立在兩點共識之上,分別為
1.老師先牽著你的手一起來操作。
2.小刀只能用出來一格,不能太長如果不聽,老師要馬上把刀子收起來。
膠帶貼完後,小孩開始以眼睛測量機翼跟機身的比例,我發現鴻鴻最近幾週很注重物件的「平衡」與「對稱」,他覺得機翼的兩側都要一樣的長,飛機才跑得快,因此他花了一些時間在修剪機翼之上。

接下來孩子開始貼點點貼紙在機身上頭,點點貼紙呈現「T字型」也是一個漂亮的對稱,貼完後鴻鴻拿半透明的貼紙,開始覆蓋點點貼紙上,透過膠帶的性質,製作半透明的質感。

完成了飛機一號後我們一同思考瓦楞紙「還」可以做些什麼?
小孩開始以鉛筆剝除瓦楞紙的一面,讓紙張的結構面跑出來。

細部得用手剝除,感覺這是很好訓練小肌肉的活動。
我們都想不到在小孩的眼中,瓦楞紙也可以是「樂器」,只要有一支筆配上一張瓦楞紙,用筆去刮瓦楞紙的結構面,就會發出如同青蛙的叫聲呱~呱~呱~的。
「聲音」的部分結束,小孩正在「思考」,究竟下一步該如何前行?

鴻鴻開始把瓦楞紙捲成圓柱狀,並且使用透明膠帶固定住。

這裡的兩個紙捲有呈現較複雜的堆疊,同時機翼也出現了,看來飛機二號成形了。與一號不同的地方在於這隻飛機是立體的機身。
小孩開始又開始測量機翼跟機身的比例,兩側的機翼一定要一樣長,這是孩子的堅持。
飛機二號的細節加工,完成。

同場加映
這是一隻利用榫接製造的恐龍,也是小朋友作的噢。
【課後記】
跟小孩一起製作的收獲是,對於「技術」小孩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你教的他不見得會全然的複製,當然這也是這堂課最重要的目標,「讓每個小孩都有機會成為課堂的舵手,由他(們)決定下一步該如何前進」,當然這樣的理想是建立在家長可以接受的狀態下,很慶幸的是現在的家長很支持,因此我才有機會讓小孩在課程中摸索的前進,當然在摸索的過程中,除了陪伴外、適時的提問更是可以提醒小孩重視那些不經意遺漏的風景。另外這次的課程中發現。膠帶太便利了因此「有機會想給小孩練習使用白膠或是膠水」,讓他們學習使用液態的黏著劑。
這次的材料探索發現小孩喜歡自製的玩具相較於塑膠玩具,記得之前鴻鴻有用廢紙以及布丁的湯匙、膠帶製作一台飛機,而那台飛機是每次上課來就會花一點點時間進行加工,每次都期待會有所改變。這堂課是就是從他這個細小的動作中發展出來的,因此我才想不見得每次上課都得依循的老師的腳步,有時候我想扮演陪伴的角色,或許有些家長可能會疑惑?那我為什麼要送小孩來上課呢?其實陪伴小孩一個下午以及說故事做些東西,其困難度絕對不輸於小孩跟著你安排好的課程。一如開頭所寫的,透過理解的知識很容易忘記,因為它通常是被單一的感官所記憶下來的,這也是小孩子為什麼需要安排體驗課程,透過實際的操作而去記憶感受的,讓小孩自己理解材料及題材。同時我也希望把掌握課程的方向舵,適度的交由小孩接手,由孩子帶領我們前行。

2 則留言:

  1. 第一次看到跟我類似的課程,好開心喔,這種教育真的是很有價值的,一個人做,不被看見,現在看到你們,實在很開心阿

    我是懿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懿宣 很高興看見你的留言,一直很有勇氣投入你熱愛的生活及創作,很希望有機會可以邀請你來嘉義跟嘉義的朋友一起分享你最近的生活及創作。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