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火車站/嘉義火車站
(集合)→ 隆田火車站 → 興南客運橘十公車 → MIGA藝文空間 → 大崎里 → 台南藝術大學(興南客運)→
善化火車站 → 台南火車站/嘉義火車站(解散)。
 |
大崎里地圖 |
1. 關於大崎與MIGA (冠彰)
決定前往官田進行「動腳動手」時,我跟士哲開始思考官田一帶有何可以跟孩子分享的。除了嘉南大圳外,那還有什麼呢?首先浮現的就是台南藝術大學旁的「MIGA藝文空間」, 而MIGA位於「大崎里」中。
大崎村莊的居民原先住在烏山頭水庫的淹沒區內,因修建烏山頭水庫居民從水庫底遷移到現在的大崎里,而當地的地形多丘陵與山地,高低起伏大因此被命名為「大崎」。
MIGA原為「豐茂碾米行」,1970年代稻米價格大幅下降,大崎里農耕產業型態開始由水稻轉型成高經濟價值的芒果、柳丁。
2008年道路拓寬時,碾米廠前段約五米的部分被拆除,原先屋主索性要將碾米廠夷為平地,後由台南藝術大學的學生接手整理改造這間老輾米廠,目前既是學生駐社區的點,同時也是社區居民開會討論村中大小事的一個好的選擇點。
也因為就讀研究所期間跟MIGA有所接觸,對於MIGA的理念及行動力一直很喜歡因此這次選擇帶孩子來認識這個地方。而關於大崎我們想到的是:因MIGA空間所聯繫的村民與學生、無農藥柳丁、竹製品。
2. 與孩子一起思考柳丁 (冠彰)
目前MIGA成員在大崎附近承租了一塊柳丁園,今年為了讓地力休息,園內除了人工除草之外,並無噴灑任何人工藥劑,因此帶小孩去摘柳丁便是我跟士哲的第一個想法。但摘柳丁之前我們需要跟小孩談些什麼?如何跟孩子一起思考「柳丁」?包括為什麼可以進到柳丁園「免費」的摘柳丁而不用付錢?
我跟士哲一直避免摘柳丁這樣的行為會被小孩誤解為「交易」或「消費」這樣的觀念,因為我們不希望小孩誤解為,因為他們有交錢,因此摘柳丁也是付費後所得到的活動之一。誠如我們每次在行前通知上強調的:「我們希望這個活動並非買賣關係的教育商品,而是教育者、小孩、以及家長三方,以作為人的方式互動合作的場域」。
因此我們思考是:「如果這是小孩、教育者、MIGA空間的人乃至於村民,這三方的互動合作」。那我跟士哲可以做些麼?因此我們決定在摘柳丁之前跟孩子聊聊。
關於「柳丁」,我想跟孩子聊聊關於柑橘家族的成員有哪些,因此我事先從嘉義準備了數種柑橘家族的水果前來。我想要讓孩子描述眼前有哪些不同種類的水果。而我當天準備有柳丁、椪柑、葡萄柚、檸檬、白柚等。柳丁在哪裡?便是第一個開場活動,孩子幾乎從外觀都可以輕易的叫出其名稱,因此我再細問它們吃起來有什麼不一樣呢?孩子:「都是酸酸的」然後呢?「有的沒有那麼酸,有的很酸」。
「味覺」透過語言有其的難以描述之處,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同食用」。因此我提議:「我們切開來吃吃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