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誰是主人 / 誰是土地的主人 – 關於笨港、南港、北港

文:冠彰
0、說明:
此文是為2015年暑假的活動所書寫的,當初我就想要寫的是長的史觀,在田野的過程,我們來到了「水林鄉的顏厝寮」,那裡強調著「開台第一村」,我為這樣的字眼感到難過,我想的是在顏思齊來台之前,台灣早就有很多人活動了,如在那裡的「西拉雅人」,或是更北端的「洪雅人」以及「華武人」。
那究竟「開台第一村」這五個字意味著什麼,我感到的是為史者對於土地蒼白的認識,這樣說好了或許撰文者不認為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西拉雅人」、「洪雅人」、「華武人」他們有「文化」可言,「開台」一詞讓我想到,他們認為是他們帶來「文化」的,為此我以誰是「土地的主人」結合「笨港的大歷史」帶小孩一起思考,目前我們看到大笨港上曾經的主人/過客,「漢人」之前的、原住民(「西拉雅族」、「華武族」、「洪雅族」)、大魚、跟寒冷的風。


01、沒有時間、沒有日曆,「時間」因寒冷而結凍了起來
那時候沒有時鐘、沒有日曆,我根本不知道怎麼跟你說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我只是依稀的記得,全世界被冰塊蓋住,甚至連「時間」因為寒冷而結凍了起來,很冷~很冷~很冷~由於一直都是非常的寒冷,因此全世界的景觀一直都一樣,冰塊沒有融化,也沒有變大,除了風的移動,白茫茫的一片你分不清上一秒跟下一秒,你分不清昨天跟今天,風一直吹,世界很冷~很冷~
我聽了好幾年的風聲,不知道是過了多久我才聽到除了風聲之外的聲音,一開始是細碎微小的聲音,但是後來那細碎的聲音開始變大,從四面八方交錯而來,一開始我一直以為那是「風的嘆息」,一直到我腳下清澈透亮的冰塊,開始爬上了銀線似的蜘蛛網,那網子不斷地變大~變大~向外擴散開來,再來我清楚的聽到全世界第一塊冰塊裂開來的聲音,一開始有如嘆息,隨後越來越大,最後是天搖地動、空氣因為震動發出了低吼至高頻的聲音,那是一塊巨大的冰山裂成兩半,而比較小塊的那塊滑了下來,雖說小塊但是那也是數公里高的冰山,冰塊從碎裂到崩落前後也花了數十分鐘的時間。
隨著聲音趨於寧靜,下一波的崩裂不待寂靜的到訪,隨即引發了立一陣的嘶吼~地球開始變得溫暖,慢慢的那些碎冰屑漸融為海洋,而海洋也開始上升,海水慢慢的向陸地淹沒,氣候愈來愈溫暖了。
「寒風」說這一大片雪白的世界是我的。

02、這裡1
又過了許久這裡「曾經」是一片海洋,「曾經」是多久呢?大概是5000年前吧,說是「海洋」但卻也是一片淺淺的海,附近原本有一個海灣,後來因為河流經過泥沙沈積,形成內海仔(潟湖)、三角州、河口、海灘等地形。
一隻居住在這裡的「大魚」游了過來,吐出了幾個泡泡,嘴角還掛著剛剛捕獵的魚屑,大聲地說說這片海洋都是我的。

03. 這裡2
「這裡」我們偶爾會來,因為跟族人出海捕魚時候都會經過「這裡」,這裡是一片淺海,因此來這裡倒不是用雙腳走來的,而是乘坐著我們部落工匠自己建造的船來,這裡距離我們居住的地方有一小段路,由於附近很容易捕抓到我們需要的魚,因此我們常常來這裡抓魚。
這片海是我們的,「它」是我們部落的海。 

04. 這裡3

我在白天特別來「這裡」,為的是來附近拿些東西,為什麼呢?因為我的鄰居Bally他的身體一直都很虛弱,需要補充些養分,我來拿什麼呢?「牡蠣」、「血蚶」。
我們住在附近約十公里的地方,這裡是一片淺海攤,我們先靠著走路來這裡,再遠一點的地方就要靠著小船去。除了來這裡捕魚「拿」些長在貝殼裡面的肉(牡蠣、血蚶)外,我們也會跟附近的人交換東西,例如我胸前佩戴的這個帶有光澤的粉紅貝殼,便是我用五條中型魚以及一把很好用的石標換來的。
雖說是「我們」但是由於這裡很容易抓到一些大魚,因此別的村落的朋友們也會來這裡捕抓。因此我們都會說這片海是「西拉雅族」的、這片海也是「華武族」、「洪雅族」的,這片海是「我們」的。

1、《番社采風圖》〈捕魚〉
05. 陸化
海水離我越來越遠了,四周圍開始出現了草原,地勢較高的地方出現了小棵的樹木,開始有一些原本沒有出現的動物在這裡出現,而我的族人也開始會這裡抓些東西。我們最常在這附近捕抓的是一種動物,除了他的肉可以吃之外,他的皮也常常被我們當成衣服來穿著。
聽隔壁村庄的Aderler 說在他們的村庄,來了一些紅頭髮的人,他們要求Aderler跟他們的村民,要交出花鹿的皮給他們,聽說還為了這個原因打了一架,很奇怪ㄝ~花鹿那麼多隨便補抓就有了,但是我們都是要多少抓多少,例如我們只要一頭花鹿就可以吃好幾天了,因此我們也不會每天的去抓花鹿,但我聽說紅頭髮的人要求Aderler 他們每年交出幾千頭花鹿的皮,好奇怪噢~紅頭髮的人在台灣有那麼多嗎,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皮呢?

2、《番社采風圖》〈捕鹿〉

更奇怪的是那不是Aderler 他們住的地方嗎?為什麼他們要乖乖的聽紅毛人的話?到底誰才是主人阿?
紅頭髮的人說:這是我的土地,你們要捕獵都要經過我的許可。

06. Pongkang到「笨港」
ramag是我認識的補鹿高手,他上次跟我說他跟他的家人住在「Pongkang」,也是因為這樣子那些紅頭髮的人用的地圖稱這裡為「Pongkang」。後來自「中國」與「日本」的漁民和海盜,有時會在這裏休息。

31625年荷蘭人畫的「臺灣(北港)圖」

不知道又是多久之後來(顏思齊與鄭芝龍)帶領很多人,在「Pongkang」登陸,開始在附近居住開墾農田,建立十個小小的聚落(十寨),我甚至聽到他們說:「他們建立的台灣第一個村落,直到現在還被人家說是『開台第一村』」,奇怪的是我們常常會來這裡,甚至我剛剛說的補鹿高手ramag 就是住在這裡啊,我一直搞不懂,他們為什麼會說他們是開發這裡的第一人呢?
對了對了他們(搭船來的那些人)把akiiya和他的村人都趕到比較遠的地方去了,他們還說我是這裡的主人,這片土地都是我開墾的,這是「開台」第一村。

07. 航行的河流、氾濫的河流,什麼是「南港」
「笨港」位於河流以及海洋的交接處,因此常常會有船隻出沒,「北港街」很熱鬧,甚至那時候還被稱為是「小台灣」。出航運貨、捕魚等太多太多事情,是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因此我們在南港街附近蓋了幾間廟,分別有「水仙宮」、「媽祖廟」、以及商人最喜歡的「關聖帝君」。
那些搭船來的人從笨港登陸後,再往內陸去開荒拓墾,許多生活用品、農具、都必須在此採購,內陸的農產品、原住民的鹿皮,亦在此地交易,船隻往來,故甚至有廟宇建材壓艙石,因此笨港街市日見繁榮,成為台灣中南部對外門戶。
「笨港街」因為溪流改道,洪水自街中流沖,笨港前、後街被分隔為二稱「南街」、「北街」。
1750年笨港溪(今稱北港溪)氾濫將笨港街一分為二,成了笨港南街(笨南港)與笨港北街(笨北港)。那時候治安很不好,常常會有村庄跟村莊打架的情形。南港街常常被搶劫,受傷很慘重,因此商人們通通都搬出走。
原南港街稱舊南港,後因河道淤積,港口機能漸失,沒落成一村落。
08 笨新南港
幾年後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颱風來到了笨港,笨港溪水暴漲,可見的路面、農田都泛濫成災四處汪洋一片,我們的廟、鄰居的住家都被沖毀了。對了~你想知道「我的家」住哪裡嗎?我的家在那次的颱風過後,被大水淹沒後來河流改道,如過要正確的說我的家目前在河道下面,我的家被河流拿去了,因此我們後來又搬家了我們搬到「蔴園寮」那裡去暫居,不只我們搬過去,我的鄰居、親戚都在那次的大水災後陸續的搬到這裡來。
這樣說好了原本「笨南港」的居民幾乎都搬來到這個新的地方,也因此我們形成一個新的聚落,原本我們都說我們是「笨南港」人,但因為這裡是我們後來新的聚落,因此我們都會說這裡是「笨新南港」,後來有的人說這名字太長很難叫,因此開始有人用「新港」這樣的地名來稱呼。
對了~對了~雖然說我的舊家被河流拿走了,但是我們後來蓋了一間新的家,你沿著媽祖廟走出來過兩個街道向右轉在拐個彎,你看到的那間大房子就是我們後來的家了,旁邊的菜園、果樹都是我們的。

09. 我在哪裡呢?我是誰呢?
小孩你們現在站的位置是以前的「笨港」,或說是「笨北港」,也是剛剛故事中說到的海洋、淺海、海灣、瀉湖、沼澤、陸地、草原,這片土地曾經是「風」、「大魚」、「我們部落」、「西拉雅族」、「華武壠族」、「洪雅族」、「Aderler的朋友『我』」、「ramag」、「河流」、「住在廟前的我」所擁有的,我想問的是這片土地的主人是誰?這片土地是誰所擁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