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2015.02.16 一 【動腳動手 – 布袋】

Day 1  2015.02.16(一)
教育者:家蓁、士哲、冠彰    隨行人員:志文
成員:14個小孩,4個大人

01. 搭錯火車
早上七點二十分,小孩全數到齊後,我們便立即進入月台等候。

可能是習慣或是太大意,一直認定南下的車子一定都是在第一月台的,因此便沒有刻意的留意月台位置,待時間到後卻不見車子進站,過了一會兒來的不是我們習慣搭乘的「電車」,來的是一輛「莒光號」,向站長詢問後,得知原來我們的電車是停靠在第二月台。
瞇著眼抬頭望去,電車正準備關門離開,站長知道我們是要到新營,便說先上這台車吧,於是我跟小孩便拖著行李上莒光號。
一直以來「動腳動手」的活動,都習慣搭乘電車,原因不外乎,我們選定的地點大都是位於台南與嘉義之間的鄉下,快車鮮少停靠,再者電車的開闊感一直是小孩所喜歡。

上到莒光號,車長好意的一直要我們進到車廂內找位置坐,但由於我們是沒有車票上車,如果要在車上找位置,必定會四散,加上這次是過夜的行程,每位小孩都拖了一大袋得行李,進到車廂內部不方便,另外嘉義到新營距離很短,小孩有可能行李放好後卻要立刻下車了。
因此我跟小孩討論,你們有想要進到裡頭坐嗎?我建議可以待在外頭等待,在外頭我們還可以放鬆的玩遊戲不用怕吵到別人,幾位小孩想都沒想,便決定要待在外頭玩遊戲。

02. 不想走路

待小孩們收集完遊客中心的章戳後,我們便朝著第一個地點「嘉應宮」出發了,出了遊客中心,轉了第一個彎後,阿寶說她走不動了。我跟洲南鹽場的王大哥,隨即的蹲下來關心,跟阿寶說我們等一下要去的點很近,一下子就到了,要不要一起走走看。
阿寶還是很堅持,她不想走了,她完全走不動了。(有點傷腦筋~因為才剛開始走而已,看來需跟她聊聊)。
王大哥首先開口,她問阿寶是不是太熱所以不太想走,阿寶點點頭,因此我把我隨身帶的雨傘拿給阿寶,給他遮陽,走了幾步阿寶還是說不想走,我們詢問阿寶說,是身體不舒服嗎,還是心情不舒服,阿寶一直說她不想要走路了。
我跟阿寶說:「等一下我會講一個很好聽故事」你要不要往前走走,一起來聽個故事~,阿寶說她想聽故事,但是她不想走路,然後他開始抱怨說,這個活動媽媽都沒有問她就報名了。阿寶那你「討厭」我們的活動嗎,我直接問她,阿寶回答不討厭,但是她很不想要一直走路,他不想要一直走路的活動。

會是背包太重嗎,我跟王大哥一同在蹲下來幫忙阿寶整理書包,阿寶的書包大部分的東西都是必需品,因此沒有辦法省略,我看到一罐水壺,搖一搖是滿滿的,我跟阿寶討論說,要不要先 把水倒掉,在確認看看背包是否有比較輕,水的話我們今天去的很多點都可以裝水,因此不用擔心,甚至是你走到一半很可的話,我們都可以把我們的水分享給你。所以不用擔心。
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阿寶不想走路的原因,阿寶也沒有討厭這個活動,甚至她後來還在活動內找到了照顧者以及陪伴者。
就幾次活動的經驗下來,大部份小孩的情緒都來自於身體的不適感。而面對身體的不適感,小孩也不知道該如何說出自己的不適(缺乏將感覺連接到詞彙的能力),幾次的經驗告訴我要先從小孩的身體去思考。例如有的小孩,只要餓了脾氣就會出現,但是只要在適當的十幾點,給予補充適當的點心,小孩的情緒,就會比較舒緩。
把阿寶的水壺的水倒到剩下四分之一的份量後,重新整理好書包,給阿寶重新背上,好像真的有比較輕,阿寶這樣說著。那我們往前走吧~
(後來想想,以水壺比對一個成年人跟一個小小孩),水壺內在充滿水,對於小孩來講也是相當的有負擔的,如何讓自己從小孩的眼光跟感受去瞭解一件事情,這可真的是需要不斷的練習啊~)
03. 跟著故事移動
今天我寫了一個關於布袋的故事http://goo.gl/v6GkUy),而那個故事中所提及的幾個重要的地點,形構成今天的旅程。
首先我們從遊客中心移動到第一個目的地嘉應宮,沿途聽到小孩最多的討論是,「河邊很髒」,河面上都飄著垃圾,我們看了一會兒,發現最顯而意見的垃圾都是「保麗龍」以及「塑膠製品」,你們覺得垃圾只有那些而已嘛?有小孩立即回答水中以及水底都有,我:為什麼?因為你看河面上有很多泡泡,應該是有什麼液體流入裡面,而且聞起來臭臭的;而且水底下應該會有一些比水中的東西如:「玻璃、鐵罐之類的」。
    

跟著地圖上的指引,我們先在嘉應宮前稍作休息,隨後我便跟小孩坐於廟埕說今天的故事以及移動的路徑。
  

隨著故事地開展我們第一個點先來到,「日軍的登陸紀念碑」,對小孩來講日軍在哪裡登陸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小孩很好奇的是為何後來日軍紀念碑會被拉倒,成為某戶人家蓋房子的材料,而更好奇的是,後來為什麼後代要拆掉房子,把這塊當成基底材的石碑重新安座。

下午結束玩「快樂玩北管」的課程後,我們從那裡再度用走的出發,目標是布袋最高的山「東港山」,在「動腳動手」的活動中,能教小孩最多的絕對不是我或是其他的教育者,會教我們最多的,是那裡的環境,那個特定區域所發展出來的自然與人文。
  

未到布袋前,我還真的不知道原來我們所吃的「菜脯」布袋是全國產量最高的地方,因此走在布袋的街巷內,偶爾可以看見曬於門埕口的菜脯,當然行走的路上更遇見幾間菜脯工廠,路經工廠菜脯的特有味道隨著我們的靠近,逐漸濃烈起來,對於有些沒有吃過菜脯或是不敢吃菜脯的小孩,到工廠參觀肯定是比吃下菜脯有意思多了。

到了東港山後小孩最好奇的是故事中的戒子是否還在山上,連忙的催促我要一同去找找,要爬山,你們準備好了嗎?要不要等士哲還有其他的小孩都到了,再一起去爬,不要~小孩很堅決地說著,小孩說他們想要先去找故事中的戒子。

那台灣最高的山是什麼?小孩很快的答出是玉山,那你們覺得東港山高不高阿?可能要爬多久,小孩七嘴八舌的討論,但是他們很快地有了共識,小孩說一定不高,不然我們現在怎麼都沒以看見呢,那要走多久呢,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答案都有,好那我們就去看看吧。

剛走到山腳下的階梯小孩邊說,冠彰該不會十分鐘就爬完了吧?待我要回答的時候,跑在前端的小孩大喊著到了~到了~,三分鐘不到,我們已經從「山腳」爬到了「山頂」,我連忙說你們忘了這可是全台灣最低的三角點,只有11公尺。山上的風景沒有引起他們太大的興趣,倒是小孩四處尋找那裡可能像是有挖掘過戒子的洞。
  


當天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在山有廟待到晚上,而夜晚對於有些小孩來講是恐怖的,但很多人晚上在一起玩,一起走路還滿有趣的,怕黑的小孩如是地說著。
  
  
04. 快樂玩北管
今天有另一個重頭戲是快樂玩北管,中午全數在魚市場吃過中餐之後,我們回到旅客中心等待慶和軒的黃團長來接送我們。

近約定時間,便見黃團長開著一台小卡車出現,家蓁、小孩還有我,全數坐於小發財車的後座,黃團長千叮嚀、萬交代,一定要坐在車上,不能隨意地站起來,團長等待全數的小孩都坐定位後,便大喊~要放音樂了?那一瞬間還真的不知道團長表達什麼,但不過五秒,我馬上瞭解,原來團長扭開了車上的音樂,音樂隨著車子以及海風流瀉出來的是北管的音樂。
這樣特別的感受勾出我小時候的回憶,記憶裡我總是喜歡在爺爺要倒車進倉庫時,短暫的站立於車後平台,看著周圍的景物順便吹風看著景物離車子相反方向而離去。
也不知道是布袋當天的風很大還是怎麼樣,我更深沈的另一則回憶被吹了出來,印象中伯父最早的一輛車是有加蓋帆布的小貨車,曾經就這樣跟著堂兄、堂姐一同蹲坐於堆滿衣服的車後平台,一起從嘉義做到斗南,一路上都是很開心的聊天吹風。

回到布袋慶和軒的車上,從黃團長把音樂放出來之後,小孩便非常非常的興奮,有人說我們好像要去參加廟會噢;也有小孩說我們好像要出團去表演一樣。

進到慶和軒後團長便讓小孩任意的選擇喜歡的座位,團長在現場準備了樂器如下:「響盞、大銅鑼、大鑼、小鑼、鈔、扁鼓、通鼓等」,由於事先知道有小孩是會打鼓的,因此扁鼓的部分便以事先安排好。
待大夥都坐下來後,當然不是乖乖的在那裡等團長說明,大家呢好似拿到新奇的玩具一樣,在那裡敲敲打打了起來,過了五分鐘之後團長才請小孩先聽他講話,而我事後我才知道,這五分鐘的自由敲打也是團長安排好的時間,他想要利用這一段空白的時間,讓小孩自然而然的玩玩手上的樂器。

首先團長先給小孩介紹全部的樂器,每講到一項樂器便讓小孩拿著那個樂器敲敲打打的,透過團長的介紹我們知道原來在北管裡頭「扁鼓」以及「通鼓」分別扮演著「董事長」以及「總經理」的角色。
「扁鼓」的聲音很硬聽起來像是「摳~摳~摳~」,因此需要透過「通鼓」來潤滑,通鼓的聲音聽起來是「咚~咚~咚~」。
  

隨後團長教我們的北管的第一課「介一」內容是「叭咑𠯿狂」;介二則是「咑狂(吓)唭咑狂」。這兩個口訣的音分別有相對應的樂器,其進行的方式是跟著口訣念,手呢這則是每個人有認領的字,遇到那個字或是敲鑼或是打鼓。整個進行十分有意思,雖然每個人只是被分配到幾個音符,但合奏起來倒是有模有樣的。
   

我們在這個單元學習了約末30分鐘,隨後老師請大家移到另外的一間教室學習傳統音樂的記譜方式。
  


「工尺譜」或稱「尺工譜」是傳統音樂的記譜方式,而有一點必須特別強調的,「工尺譜」跟西方的「十二平均律」的定音方式有不同之處。因此某些音與經由「十二平均律」定音出來的音高有些許的不同。
黃團長先教我們「上、X、反、六、五、乙、仩」這幾個字的音,隨後很簡易的介紹可以用「類比」的方式對應到西方音樂的:「doremifasollasido」,隨後如同小學音樂課,黃團長讓我們練習從低音的「上」(do)念到高音的「仩」(do),隨後從高音的念回低音的。
待大家對於「工尺譜」的發音都熟悉後,老師帶我們念第一首曲子七句詩,雖然當下大家都會念,但是對於這樣的記譜跟後來的演奏,我們尚有許多難以想像的部分,因此老師立即得拿出嗩吶,演奏一次給大家聽。

之後我們學的是一首名為〈將軍令〉的曲子,老師說這是一首喜慶會用到的歌曲,喜慶或是廟會的邀請團長很喜歡以這首作為演奏的序曲。老師依然如剛剛以嗩吶演奏一番給大家聽。

事後回想關於「快樂玩北管」一開始我一直擔心小孩不能進入教案,但課堂時我發現老師的安排其實是自然而然的,例如北管樂器的演奏體驗,其實把樂器放在小孩的面前,小孩自己就會用各種的方式讓樂器發出聲音來了,因此只要加上少少的引導,其實小孩很容易進入狀況,而尺工譜呢,跟士哲聊的時候覺的,小孩能在離開的時候記得他們曾經有學過傳統的記譜方式已經很好了,而團長也是從接送我們的開始,就已經讓北管音樂伴隨我們移動了。因此當〈將軍令〉的歌曲一演奏出來時,有幾位小孩馬上認出,這是今天團長車上放的音樂。

各種領域的「知識」,該如何介紹給小孩呢?這是我近年來一直在思考的,而今天的課程,還是我以往未曾想過該如何跟小孩討論的領域「北管」,我想身為小孩一週一次的老師,或說有時候的關係只是單堂課程,我在態度上我所能扮演的是,跟他一樣一起熱情的面對陌生的議題,一起思考,一起做些什麼。
而該如何「給」呢?或許團長已經做了很好的示範了,從團長跟小孩接觸的當下,團長一直讓北管的音樂或說文化包圍著小孩,什麼是北管呢?我一直希望這些小孩可以記得坐於車後平台,團長播放的北管歌曲混著海風鹹味吹來的感覺;小孩可以記得曾經有人很認真的帶他們一起敲、打些樂器;曾經有一人以「工尺譜」唱出一首曲子,並以嗩吶現場演奏。
夠了~真的太多了,剩下關於北管的知識,就等著那天小孩忽然想起、忽然聽到什麼,開始以自己的方式了解、建立。



【相片集】:
1. 冠彰的部分
2015.03.1112【動腳動手 - 布袋】

2. 士哲的部分
[2-16~2-17] 動腳動手:布袋

【延伸閱讀】:

2015 【動腳動手 布袋】 給孩子的故事 http://goo.gl/v6GkU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